少投人多產出,是任何現代企業依據市場規律組織生產的必然要求。盡管各行各業的生產特點不同,但是各自將生產現場作為生產諳要素投入產出的主要載體是相同的。因此明了基本同質的生產要素及其結構功能是具有普遍意義的。其中包括:
(1)人員(Man)。指生產一線車間站隊的領導、工程技術人員、班組長、操作人員。他們通過職位或崗位說明書,明確各自的責權利、職業道德和職業行為規范,優化凝聚在一起,發揮團隊的合力作用,是生產要素投入產出效益化的源動力與關鍵控制點o
(2)機器(Machine)??梢苑褐竸趧诱咦饔糜趧趧訉ο?、實現物化成果轉換的所有工具.其中主體是機器設備,是企業有形資產最主要的基礎部分。因此,對生產現場的機器設備進行ABc的分類管理,定期點檢、巡檢、聯檢,定期保養、維護、修復,既是安全生產、品質生產、效率生產的保障,也是實現實物形態上資產保值增值的基礎。
(3)材料(material)。主要指生產所需的各種原材料及半成品c材料的質量、數量、價格、庫存和物流周期等因素將直接影響投人產出的品質和效益。
(4)方法(Method).流程、工藝、技術、標準等方法的可持續改進,是確保生產要素投入產出處于可控狀態的保障。
(5)環境(environment)。生產現場的作業環境、組織環境、安全環境和外部的生存環境是否適宜、和諧、健康、環保等,無疑是現代生產現場管理的重要課題,也是企業公共形象樹立的標志。
(6)能源(Resource)。電能、熱能、燃料以及新能源,是企業生產的血液,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成本的主要擔當者,一般情況下80%左右消耗在生產現場。因此節約能源,實施替代技術,實現低耗生產和降本增效,是現代企業在生產現場管理方面普遍追求的目標,也是企業環境友好的必然選擇。
(7)成本(cost)。生產現場的成本構成主要有:各種物料消耗、勞動消耗和各種相關費用的支出。它是企業成本控制的重點,是企業收益和資金運作的晴雨表,是企業競爭戰略實施酌落腳點。
(8)信息(Information)。在競爭全球化和市場全球化的背景下,現代企業的管理者更加重視生產現場的信息流管理。因為生產現場不僅是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終端,而且是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直接反饋的來源。在那里,可以直觀清晰地看到生產活動的過程是否有序合理,是否需要革新或改造。
(9)制度(Rules)。包括各種責任制度、規章制度、行為規范及其運行機制。從優化生產現場的組織職能人手,構建制度管人、流程管事、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的可持續改進的運行機制,是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基礎性工作。
(10)績效(Performance)。生產目標、維度指標、考核標淮、評價方法、員工激勵、持續改進等是生產現場績效管理的主要內容。從某種意義上講,企業的績效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在生產現場。因為只有生產現場才是生產諸要素的投入產出是否合理配置、是否優化組合的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