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四五年,員工工資不斷上漲,對企業來說在工資支出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然而這種上漲趨勢不可逆轉,社會不斷在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加之貨幣不斷在貶值,未來5-8年工資收入要翻倍,這是本屆政府的承諾。在北歐,普通員工的工資收入月薪大約在5000-7000美元,而我國大多企業(非國企)現今普通員工的正常上班工資大約在1500-1800元人民幣之間(250-300美元),相比發達國家員工工資的收入差距還是很大的,面對這種情況企業如何思考和應對呢?
談到用工成本,很多人自然會想到降工資,這條路可能行不通了,現在員工也確實不好招了,再減工資就沒人干了。那么我們能不能換個思路,員工既可以漲工資,企業又可以降低整體用工成本呢?比如說現在三個人干的工作,每人月工資1600元(8小時,五天制),企業共需支付4800元,如果能實現由兩個人去做,每人工資由1600元漲到1920元,加薪幅度20%,企業共需支付3840元,節省960元,降幅20%,從而實現員工工資增長和企業整體用工成本降低的良性循環。
那么如何來實現這一美好設想呢?明睿企業管理咨詢師陳景華先生將自己二十多年從事企業管理的一些經驗同大家一起分享。
那么如何消除人員上的浪費:
一、優化運作機制與流程,重新調整組織結構,精減人員
企業應根據自身行業的特點、不同的發展階段,盡量梳理和優化公司的運作流程與機制,做到化繁為簡,做到實效和方便執行,剔除花架子和無用功;同時在設計組織架構時,力爭做到扁平化,以減少管理層級,避免人浮于事,機構臃腫的現象發生。在分析是否存在潛在人員浪費時,應評估:
A、崗位設置的合理性
B、定崗定員
C、工作量的飽和程度 ,同時擴大職責范圍、管理幅度并充分授權。
二、推行目標管理與績效考核,提高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
對各部門、各車間、各班組推行目標管理與績效考核,明確不同職能、不同崗位人員的工作目標要求,特別是人員控制要求、效率要求、成本要求等,比如,現今一條生產線有員工40人,8時間生產能力是1000臺產品,公司可以明確提出今年每條線員工必須減少15%,同時生產效率要提升15%,這樣就迫使工程人員和車間管理人員思考如何優化和改善生產工藝流程、工序操作,進行精簡、合并,對無益工作進行剔除,同時改進操作和設備,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實現少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