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了管理圖還不清楚工序是個什么狀態的話,那就不是一個成熟的班、組長。”
當為了檢驗作業結果在管理圖上描繪測定結果時,只要點跑到了管理臨界線之外,就說明存在著不能放過的異常原因。因此,管理圖可以象警報器一樣,起到報告發生異常離散的作用。而查找原因,采取措施,防止再次發生類似問題的工作,則是技術性的工作。對于車間的監督人員來說,管理圖只是個工具而已。
所以大家必須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知識,以管理圖為基礎,去采取實際行動,才是真正使用管理圖的方法。
在使用備用數據畫管理圖時,雖然要看點的排列情況,但此時如果出現下面的狀態,可以一概把它看成管理狀態,進而原封不動地從各個測定值中檢查是否生產出合乎規格的產品,延長其中心線和管理臨界線,在它的后面根據得到的數據把點好,用
在工序管理上。
a) 當點有連續25個以上是在管理臨界線以內時。
b) 在連續35個點當中,跑出臨界線之外的點不超過1個時。
c) 在這續100個點當中,跑出臨界線以外的點不超過兩個時。
但是,對于點的排列來說,必須是沒有下面所談的弊病。為了管理工序,往管理圖上記點時,對工序出現異常情況的
判斷,要按下述內容進行。
(1) 點已跑出管理臨界線之外(或在線上)時
(2) 點即便在管理臨界線以內
a) 當管理臨界線附近的點(超過中心線到管理臨界線 上下距離三分之二的點)是
i) 連續三點當中有二點
ii) 連續七點當中有三點
iii) 連續十點當中有四點
b)在中心線的一側連續出現七個點以上時(參照下圖)把它叫做連
c)點表現出繼續上升或下降的傾向時
除此而外,當點的排列形式具有周期性變化時,甚至在大范圍當中還有小范圍時,只要調查研究就能得到各種各樣的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如能十分清楚數據的履歷的話,例如四個班輪換作業時,按不同的班劃分顏色,就能了解到甲組經常質量高,丙組總是質量低這樣的問題。象這樣劃分不同的班組、不同的早晚班次、不同機器、不同原料等,叫做劃分層次。這在前面也談到了。當認為有差別時,最好是按層次來畫管理圖。
再者,有半數以上的點是在臨界線之外,或者相反,所有的點都靠近中心線,一點也沒有超出臨界線之外時,采取分群或分層次等方法就不太合適。在這種情況下,需要進一步充分分析工序,重新畫管理圖。
這樣的管理圖可以把工序和作業的結果表現出來,對科長和段長等管理人員來說也是有用的東西。就是班、組長對作業人員進行管理,即對作業人員講過作業標準之后,檢查結果是否符合作業標準時,也能直接起到有效的作用。還可以進一步改進作業,給提高質量、產量、原材料利用率和降低成本等方面,提供有益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