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之前,中國石化行業還不是上、中、下游的一體化企業。上游的油田勘探開發集中在原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中游的煉油化工集中在原中國石化總公司,下游的汕氣產品銷售分布在各省市地方管理。這種管理體制明顯地制約著中國石化工業向前發展。此時離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還有3年的時間。1998年3月,九屆人大十一次會議上,通過了有關國企改革的方案,明確規定中國石油石化工業進行戰略重組。1998年7月27日,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宣告成立。面對即將人世的挑戰,重組后的中國石化在新的體制機制框架內,加大了改革和發展的步伐,于2000年10月18日、19日,作為獨家發起人首創中國企業在香港、紐約、倫敦三地同時上市的先河,到“十五”末期的2005年,中國石化資產總量、年銷售收入和職工總量與重組時相比,分別增加了2倍多、3倍多和減少了50%左右。那么這些成績的取得主要依靠的是什么呢?一是持續的深化改革,二是年均2位數的投資拉動。從管理的角度分析,雖然在高層和中層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管理工作,但頭重腳輕的現象日益顯現,管理還比較粗放,控制力、執行力疲軟等問題亟待解決。中國石化在總結2006年安全生產情況時認為,2006年發生的30起重大傷亡上報事故中,由于違章指揮、違章作業和達反勞動紀律的“三違”現象比較普遍,造成的事故有22起,占全部事故的73%,說明“三基”工作還不夠扎實,規章制度落實不夠到位。
您當前位置:明睿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 明睿動態 >> 管理資訊
管理資訊
固本強基的管理必然
1978年,我國的原油產量達到了1億噸。如何用好這1億噸原油,提高經濟效益,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成為關系國民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1981年,在全國人大五屆四次會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1億噸石油所創造的價值同工業發達國家相比較,相差很遠,這也是一個很大的浪密。要大力改組、改造現有的煉油、石油化工企業,提高原油加工的深度,發展石油化工綜合利用。”因此,1983年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的成立,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大事。根據中央的精神,國務院有關領導要求中國石化總公司要辦成“技術先進、管理科學、信息靈通、效益顯著”的經濟實體,到1998年石油石化兩大集團戰略重組前,中國石化總公司的歷屆領導,從煉化企業精細化管理的客觀要求出發.都十分重視在乙烯的建設過程、生產過程和運營管理過程中,繼承和發揚大慶人的優良傳統,強化基礎管理,使中國石化工業在改革開放的市場經濟大潮中迅速發展。1993年春節期間,在石油石化舉辦的團拜會上,中國石化總公司深圳辦事處的負責人向老領導康世恩匯報工作時說到,深圳石化企業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按照總公司的要求,仍堅持企業管理學大慶,抓基層建設、基礎工作,抓人的工作,強調“三老四嚴、四個一樣”。聽到這康世恩欣慰地笑了,他堅定地說:“搞市場經濟,大慶精神仍有用!”
下一篇:固本強基的管理拐點
精彩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您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