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在進行目標評價時,不只是對—個人,而是多個人,我們把集中接受評價的幾個人稱為總體。在評價構成總體的個人時,采用從高到低的順序來排列,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相對評價”。另一種評價方法就是“絕對評價”,它與“相對評價”相對應。絕對評價是指事先準備好一定的評價標準,等到評價時,只需要參照這個標準進行評價就可以了。對于總體評價的分布而言,絕對評價方法是無法保證其正規分布的要求的。
一般而言,在目標評價中,相對評價和絕對評價是同時使用的。相對評價主要用于反映綜合目標值,特別用于反映經濟效益,但是相對評價比較模糊,目標值的直觀性不夠明顯,不能直接體現出不同目標執行預期成果的大小。而絕對指標能夠做到這一點。前面講過我們在制定目標時應該盡可能的定量化,因此,在評價時,也應該絕對化,所以在評價目標執行的結果時我們大多采用絕對評價,與前面是—貫的。
在評價目標時,用得最多的是達成標準這個指標。達成標準是用來衡量員工對工作的完成程度的,其實就是進行目標評價的尺度或標準。因此,目標管理實際上也是站在絕對評價的立場上的。因為運用絕對目標來進行評價,它可以直接表現出目標值的大小,給人一種清晰的數量概念,直接反映出預期成果數量的多少。
目標管理從根本上說,就是一種體現個性的管理模式。因此,標準的設立是以目標執行人的能力為依據的,能力強的人比能力弱的人肯定更容易實現較高的目標。我門以同處于銷售部門的兩個同等級員工的能力和業績相配的評價為例,可以看出,對于目標執行人來說,無論能力強弱都肯定是—種挑戰。但是,如果將絕對評價的結果與報酬或待遇直接掛鉤的話,那就是有失公平的。因此,在目標設定時標準的平均化與評價時的難易程度的調整都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