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企業的有位科長,被稱作“掃帚星科長”。原因是在他出現的地方,常常會發生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故。受這些事故困擾的上司、同級、下屬都非常反感他,使他顯得十分可憐。
其實,許多時候并不是因為他才發生事故,而是不巧他到了即將發生事故的地方去。
在打壘球的時候,如果一位擅打二壘安打的選手上壘打擊的話;對方中堅手為了制其銳氣,往往會將守各的位置移到二壘后方。但是無論怎樣用心良苦,由于這位選手長這種打法,所以三次還是會有一次成功的。
如果因此就要批評中堅手失策的話,那就錯了。如果沒有他這個位置的話,情形可能會更糟。
如果希望中堅手移動位置的話,作為教練就應該下達指令指示清楚,如何配合及應變準備,應該是教練的職責。
在公司也有同樣的情形。負起責任下達指令,將守備位置轉移至二壘后方的就是上司的工作。
但是有些上司雖然身負責任,卻裝作一副不知的樣子,不表示該如何做,也不表示該如何不做。這種上司雖然不是掃帚星科長,但是帶給公司的困擾卻超過掃帚星之上,而且受到的輕視程度也超過掃帚星科長,最終將失去統率力了。
下屬的眼睛,就像明鏡一樣,可以清楚地看出上司低劣的心理,而且打從心底里不服從。
作為一個企業領導人員感困撓的,就是不合格產品的出現,因為這不僅會給企業造成損害,同時由于延誤交貨期還對客戶造成損害。如果這種商品是季節性很強的商品,更會由此喪失商機,使經營失敗。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自動化水平的提高,稍不注意就可能在短期內制造出山堆般的不合格品,從而給企業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當不合格品出現后,作為企業領導人另一個感到困擾的問題,就是找出其原因。如果前述的掃帚星科長以說明“我這里失敗了”的話,那么即使工作辛苦也可以安心了。只要能了解造成不合格品的原因在哪里,就容易改正,若是不了解,就會繼續制造不合格品了。
在生產產品進人流水作業之前,企業主管應該先了解加工容易失誤的地方,并擬定應該注意的要點,在產前的會議上加以詳細說明。生產開始后,要時時巡視容易出差錯的環節,并掌握整個生產過程。如果在容易出差錯的地方沒有設置主管的話,那是非常大的錯誤。
當新產品初次出廠的時候,企業領導和設計者應該到堆貨的地方實地考核一番,但是很奇怪的是不少企業的領導卻沒有這樣的習慣,如此,當然就容易產生不合格品和貨期延遲的現像。
引起事故固然不行,但是一味害怕失敗也不是辦法。在壘球界,三成的打者已可以說就是非常優秀的打者,但是三成的成功也是七成的失敗所組成的。
與其害怕會發生失敗,倒不如積極地站穩,面對可能發生事故的地方,致力于防止失敗的工作。一位害怕負起失敗的責任,不愿靠近可能發生事故之地的人,根本沒有當主管的資格。
當事故發生的時候,或是不良品產生的時候,最好能反省一下“當時我在哪里?”
要防止事故,最重要的關鍵在于勤施加分減分主義,如果只是追究失敗的話,那么下屬都不積極工作了,因為只要工作就必定會碰到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