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信息顯示,1—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5240億元,同比下降1.8%。9月當月實現利潤4643億元,同比增長7.8%,這是自今年3月份以來工業企業利潤首度由負轉正。
美國達拉斯聯儲(Dallas Fed)昨日(10月29日)發布報告稱,其轄區內10月份制造業活動經歷連續3個月萎縮后出現回暖,但新訂單指數的大幅回撤暗示著制造業仍面臨挑戰。
同時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10月達拉斯聯儲商業活動指數為1.8,9月為-0.9。該指數高于零說明制造業處于擴張狀態,低于零則意味著制造業出現萎縮。
分項數據顯示,美國10月達拉斯聯儲制造業產出指數為7.9,9月為10.0;新訂單指數-4.5,9月為5.3;制造業裝船指數為4.7,9月為4.5。
分項數據顯示,美國10月達拉斯聯儲制造業產出指數為7.9,9月為10.0;新訂單指數-4.5,9月為5.3;制造業裝船指數為4.7,9月為4.5。
10月份達拉斯聯儲制成品價格指數為4.2,9月為-1.3;制造業原材料支付價格指數為35.6,9月為22.5;制造業就業指數為5.2,9月為5.9。
明睿管理咨詢分析師也第一時間分析了信息,認為在第四季度中國制造業的發展情況將很大程度上影響中國經濟軟著陸的成功與否。
中國10月官方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也將于明天(11月1日)公布,9月數值為49.8。匯豐曾于較早前發布10月匯豐制造業PMI指數,創三個月新高。若官方PMI能重返50枯榮線之上,市場對經濟增速回穩信心將大幅增強。
此前,國務院公布的三季度GDP增速為7.4%,創下2009年年初以來的最低值,市場都在期待年末的最后60天,中國經濟能夠更快回暖。
明睿管理咨詢分析師認為:“進入四季度,隨著多項經濟數據的漸次回暖,經濟筑底跡象開始顯現,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效果的積累,從中長期來看,中國經濟能否實現軟著陸,很大程度上取決與制造業能否走出危機。” 而且中國制造業與民營經濟的關系十分緊密,很多制造業的問題其實也是民營經濟的問題。民營中、小、微企業作為民營經濟的主體,大都為二產企業,它們經營狀況的好壞也直接影響著整個制造業。
所以,“減輕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稅費負擔,改善民企融資環境,解決‘融不到、用不起’的兩難問題,鼓勵民間投資進入壟斷性行業領域,鼓勵民企參與國企重組是發展民營制造業、助中國經濟走出低谷的重要選擇。”
前三季度統計數據顯示,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6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利潤同比增長15.2%,汽車制造業增長10.8%,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3.7%,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5.7%,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44.6%。這說明政府前一段的經濟增長刺激措施開始顯現作用。
在26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的同時,集中在資源性企業、有色金屬企業的14個行業利潤同比下降,這說明9月份的大規模投資的傳導機制還沒有完全輻射開來。
統計數據顯示,1—9月份,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10070億元,同比下降11.8%;集體企業實現利潤555億元,同比增長7.6%;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20509億元,同比下降0.6%;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8093億元,同比下降11.4%;私營企業實現利潤10921億元,同比增長15.6%。
2012年中國經濟所處的困境是結構性的,而不是周期性的,是長期以來關鍵領域改革滯后和轉型停滯的必然結果。靠基礎投資可以拉動經濟增長,但解決不了長期以來經濟發展的基礎問題。中國經濟的好轉仍然有賴于制造業的回暖。
所以,“減輕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稅費負擔,改善民企融資環境,解決‘融不到、用不起’的兩難問題,鼓勵民間投資進入壟斷性行業領域,鼓勵民企參與國企重組是發展民營制造業、助中國經濟走出低谷的重要選擇。”
前三季度統計數據顯示,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6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利潤同比增長15.2%,汽車制造業增長10.8%,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3.7%,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5.7%,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44.6%。這說明政府前一段的經濟增長刺激措施開始顯現作用。
在26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的同時,集中在資源性企業、有色金屬企業的14個行業利潤同比下降,這說明9月份的大規模投資的傳導機制還沒有完全輻射開來。
統計數據顯示,1—9月份,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10070億元,同比下降11.8%;集體企業實現利潤555億元,同比增長7.6%;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20509億元,同比下降0.6%;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8093億元,同比下降11.4%;私營企業實現利潤10921億元,同比增長15.6%。
2012年中國經濟所處的困境是結構性的,而不是周期性的,是長期以來關鍵領域改革滯后和轉型停滯的必然結果。靠基礎投資可以拉動經濟增長,但解決不了長期以來經濟發展的基礎問題。中國經濟的好轉仍然有賴于制造業的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