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追蹤的目的
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目標執行人應該有效執行其自我設定的目標。那么目標管理制度追蹤管制的意義何在呢?
根據管理大師被得·F·德魯克的觀點,目標管理所要達到的兩個核心目的:一個是激勵,—個是控制。通過設定目標對整個組織的行為進行控制,從這個意義上講,那就不只是設定目標,而是要使整個組織把各種資源調動起來,圍繞目標往前走,這就需要不斷對工作進行追蹤。如果發生了偏離,通過工作追蹤及時把這個偏離的情況進行評估,然后把這個信息進行反饋,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證目標能夠按照原來的設定實現。
追蹤管制是目標執行過程中所不可缺少的環節,它不是對下屬工作的簡單監視與部署,也不是對其行動進行嚴厲控制的手段,而是協助下屬解決在目標執行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使其—直處于工作的正常軌道上,按時保質地完成目標。
目標管理追蹤的目的,概括起來主要有三點,即發現目標執行過程中的偏差,并適時、及時加以糾正;以考核的手段來激發員工的責任意識;可提供上下級之間定期溝通機會。在目標管理的實際追蹤過程中,由于各企業的情況千差萬別,因此實施目標追蹤的目的也相應地有所不同,企業應根據目標實施的具體情況,確定最合適的目標追蹤目的。
目標追蹤應該遵循的八大原則
為了查找目標執行過程中是否與預選設定的目標存在偏差,是否需要采取必要措施糾正偏差或修正目標,最后達成目標,是實施目標追蹤的主要目的。那么目標追蹤工作本身是否也應該遵循—定的原則,或是否需要一個合理、有效的標準來衡量目標追蹤的自身績效?
有一家以IT產量為主管方向的集團,在北京有一家分公司。年中的時候,總部發現分公司已經實現了全年的營業額,因此就認為這個分公司已經達成目標了。但到年未的時候發現,分公司的營業額里超過一半不是來自銷售總部給它的產品,而是他們發現一些客戶有特別需求.就組織了一幫人給客戶量身定做軟件而來的。
從營業額的角度講,它是完成了。但是實際上.它沒有完成公司的目標。作為北京分公司,它的核心目標是銷售,這是公司戰略布局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最后公司在年終總結的時候說:“在公司總的戰略棋盤上,這個分公司沒有意義,公司今年的新產品想在北京市場銷售,你沒有打開市場局面。”
實質上,我們工作追蹤是追什么,是追蹤業績情況與目標的距離。還是追蹤他和目標之間的偏離程度?應當說,工作追蹤首先要追蹤的是他是不是在朝著我們的目標走。偏離目標是最可怕的,表面上完成計劃并不等于沒有偏離目標。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目標追蹤工作若要合理有效,企業必須明確其追蹤原則。這樣,在目標追蹤的執行過程中,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目標追蹤真正發揮作用。
下面,對目標追蹤的原則作出必要解釋:
1.確保目標原則追蹤的目的是為了貫徹工作目標,指出執行和計劃的偏差,及時采取行動,確保目標的達成。
2.效率原則
如果能夠指出計劃的偏差并加以糾正,則控制技術愈能符合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達成目標的條件,則控制的效率愈高。
3.及時性原則
有效的目標追蹤工作應該確保及早發現問題、防止問題隨時間、情況的變化而變得更加復雜。
4.明確性原則
明確工作是什么以及進行的時間和地點,使下屬感到工作非常重要同時要使雙方都清楚所談論的問題,以便于雙方針對具體問題著手準備提高工作效率。
5.例外原則
控制的重點愈集中在例外事項,其效率逾高。
6.快速行動原則在發現計劃偏差后,應該立即由合適的計劃、組織、人事、領導進行協調,采取糾正的行動。
7.突出重點原則
有效的追蹤,必須是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點。因此,對個別目標的續效,就其關鍵指標加以考評即可。
8.實事求是原則
不要講一些空泛的、不可能實現的話;不要因為想鼓勵下屬的工作成績,而忘掉自己是否有能力實現自己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