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質量指標、物耗指標、經濟效益指標雷達圖分析。
從圖可以看出,經濟效益的三個指標:出廣水泥合格率、每噸熟料的標準煤耗指標達到省二級先進企業標準,其余指標均未達到升級標準要求。(1一10月)除每噸水泥的綜合電耗指標外,其余各項指標的完成情況均達到省三級先進企業標準要求。特別是資金利稅率指標的完成情況,兩年都已達到省一級企業的標準要求。這些指標的完成反映了企業近兩年來,在資金緊,原燃材料、動力價格上漲,供應緊張、市場需求下降,競爭加劇的嚴峻情況下,廠領導和全廠職工團結一心,發展生產,發揮價格優勢,擴大市場占有率,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較好成績。具體表現為:
①抓技改,重管理,弘揚企業精神,發揮設備效率,努力增加產品產量。
②強化市場營銷工作,采取提質讓利促銷的策略,增強產品競爭力,擴大銷售。
③充分利用本地原燃材料的資源優勢,合理控制采購價格及物資儲備,保證了原燃材料的供應和控制生產成本的增加。
(2)元月至10月份單位成本實際情況分析見表12-3。
(3) 成本波動幅度大,產品的消耗增長速度較快,非生產性費用(企管費)增多,從而大大減弱了原有的低成本優勢,綜合反映了在生產過程中缺乏應有的成本控制管理措施。(3)電耗,臺時產量分析(見圖12-7)。
單位產品的電耗與設備效率—臺時產量的高低有直接聯系,即設備效率高時,單位產品耗電量下降,反之上升。
從1一10月統計數據分析,該廠主要生產設備的綜合效率僅達71%,這就造成了單位產品電耗較高(105.8千瓦時/噸)。我們知道,當設備運轉時,不論設備運轉率高低,單位時間仍電耗是恒定不變的,所以,要想降低單位產品電耗,關鍵是提高設備效率,即提高臺時產量。如果排除設備不配套因素的影響,假設設備效率提高到設計能力的90%,則1一10月總產量就可達9萬噸,在時問不變,總電耗也就不會變的情況下,單位產品的電耗可降為83.9千瓦時/噸。可是,設備效率的提高,是節能降耗的主要措施。所以,應加快技改項目的工程進度,早日實現設備配套,同時,工序管理工作要跟上,使應有的設備能力,充分地得到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