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制造工廠”面臨歷史改點。
2017年將是中國大部分制造企業更加難熬的日子,“世界制造工廠”的美譽面臨歷史改點。
產品高度的同質化與產能過剩致使銷售價格無法提升,出口產品更面臨全球更加低人力成本的競爭;近期國內材料價格不斷上漲、人力成本快速上升,各種運營成本也急劇上漲,企業利潤空間被不斷擠壓,企業想生存、贏利和發展的空間可想而知。近期有些知名企業和企業家更加傾向投資海外市場,也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制造業現在面臨的現狀。
對大多數制造企業和企業家來說,他們為中國的發展傾注了一生的精力或全部財富,企業是他們的一切,甚至高于生命。走到今天,他們困惑了,迷茫了,不知出路在何方?他們時時在思考,竭盡所能,努力想破解現在所遭遇的困局。然而如何破解,就像一盤棋,復雜而多變。
針對現在制造企業所面臨的問題,明睿企業管理咨詢公司資深咨詢師陳景華先生,通過對大量企業的實地調研與輔導,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
其一、歷經三十年的改革發展,中國制造業由初起階段的“三來一補”發展到現在具來一定影響力和水準的制造大國,引起世界矚目,成績有目共睹。然而縱觀歐洲、美國、日本的發展,社會與企業必然由低端走向高端,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的產品和企業,競爭的結果必然是優勝劣汰,有的企業退出市場在所難免。
其二、實施產業轉移,對部分企業來說,這也許是一種出路。有的企業轉移到了內地,勞動力方面得到了緩解,農民兄弟們在家門口就能有工作,又能照顧家庭,這是兩全其美之事。
其三、企業最關心的問題,期望稅費能下調,建廠費用能降低。本人不是經濟學家,對稅費是否合理無法衡量,但事實是現階段稅費能降嗎?降多少?能降部分對企業能起多大作用?企業只能是呼喚政府,但老天什么時候能下雨,我們是無法掌控的,這個不要期望過高。關于建廠房土地費用高,這是沒辦法的事,十幾年的所謂城鎮化,地價房價象坐飛機一樣漲,除了無奈,你能怎樣?
其四、融資難,融資貴,對大部分需要融資的企業,特別是一些有活力又資金短缺的企業來說深感頭痛,不但難于融資,而且費用高昂。
我們的M2是150多萬億人民幣,超過了美國。為什么融資還會那么難和貴呢?現在大量的錢是在體外循環,沒有流向實體經濟,否則為什么萬科、格力、南坡等優秀企業會被保險公司舉牌,被所謂的“野蠻人”踐踏,他們是有錢沒處花呀,到處找標的。
近幾年我們國家金融產品創新太厲害了,而且賺錢來得快,高回報,有誰還愿意把錢投到制造業這個實體經濟去呢?如果你想改變這種融資難和貴的問題,就只能去上市了,如果上不市了,那就繼續熬,熬到上市為止吧。融資難、融資貴在中國已經困擾眾多民營和中小企業二十幾年了,這個問題今天解決不了,十年后還是老樣子,企業只能怪自己,怎么自己就不是國企呢?
其五、產品創新,這是企業必須要做好的,而且是永恒的主題。老是復制別人的東西,時間長了就沒進步了,這應該不是中國人的性格與習慣,中華民族是文明古國,我們很多創新產品傲視全球,中國高鐵就是最好的例子。但話又得說回來,創新也是一種冒險,不是所有企業都能玩得起的。但不管怎樣,大有大的創新與發明,小有小的改善,創新腳步永不停止。
其六、粗放低下的管理要徹底掃進歷史垃圾堆,取而代之的是精細化管理和工匠制造精神。中國有一大部分企業,特別是一些國企和大多中小民營企業,效率非常低下、管理粗放,有的損失與浪費甚至到了無法容忍的地步。近幾年國民出國旅游,出現“暴買”現象,別人都把我們當財神爺了,甚至對我們抱有敵意的國家都想從我們口袋掏錢。難道他們海外“暴買”都是崇洋媚外,我看不全是,我倒覺得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國人對自己產品的不信任。產品的低質必然導致消費者的抵觸與不信任,還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產品在市場上最終競爭的結果必然是高質高價+良好服務,所以,只看眼前利益的企業只能選擇倒下,只有立足于長遠發展的企業才能經得起風雨的洗滌。
明睿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一間立足制造業、致力于企業內部管理提升、打造企業管理系統化、流程化、精細化、標準化,立志成為中國企業首選的可信賴的管理咨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