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一套衡量卓越管理的標準,樹立一些能與之對比的榜樣,是管理達到完美境界的關鍵。目前正是由于缺乏這種標難,才造成了一大批平庸管理之輩。在過去.普通的人們.尤其是有所成就的人.都信守一套來自《圣經》,被模糊地稱為“美德”的準則。本杰明·富蘭克林在自傳中專門有一段叫做“美德的藝術”,其中總結了他一生自我完善品行所得的益處。勤奮、節儉.使他很早就得到了安逸的環境,賺了一大筆錢,學到了豐富的知識。他的學問不但使他成為一位有用的公民,還贏得了其他學者的尊敬。
被人們視為美德,并竭力為之奮斗的準則,一般包括勤奮、節儉、正直、仁慈、節制等等。據說上帝最終評判我們時就是用這些準則來衡量的。提出最高標準的人才有權來判定什么是卓越。本杰明·富蘭克林并沒有把自己與一般人相比,他說: “我可能比他強,比她稍差,但肯定屬于中等偏上。”他留神不使自己墮入那種比下有余的游戲,因為這樣下去,很容易變成庸才。
隨著各個機構控制力的加強,要在某一機構內取得成功,并得到提拔,需要花愈來愈大的氣九而且一個人的成敗主要是由別人來評判的,因此取得成功并達到卓越,更多地依賴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因此就有不少人認為: 自助的訣竅在于少跟至高的美德去比較而多學一點影響同類們對自己的看法的本領。學會自吹自擂,是一條比追求自善其身或取得實際成就更簡便的成功之路。簡言之,他們認為影響比成績重要得多。
當絕對的標準變為相對時,工作的動力也就變化了。過去人們崇尚美德,其次和追求它的副產品—物質利益;現在人們直接了當地向錢看。有事實為證。不久前,—位提倡個人成名的高級牧師拿破倫·希爾說:“你若不能對金錢產生熾熱的愛,就永遠別想發大財。”這話要是讓成就顯赫、會過日子的本杰明·富蘭克林聽到,即使不定為犯罪,至少也是褻瀆神靈。
在當今新興的文化里.還可以看到一種新的轉變,人們開始摒棄拿破倫·希爾那一套徹頭徹尾的唯利主義,不再把純粹的物質利益作為動力,并逐漸否定靠影響或朋友關系作為成功的動力。然而新興的文化史不意味著復興清教徒式的倫理觀,或重新接受富蘭克林的道德觀。人們也沒有把那安撫人心的圣經道德標準翻出來充當現今自我價值的標尺。
那么,我們的孩子、學生、工人和經理們應當用哪些標準來衡量是否達到卓越呢?如果人們不只是為了上帝才力求上進,我們應以何種方式來獎勵他們,才能喚起他們追求時代新標準的熱情呢?本文并不企望對這一難題的答案作任何預言,但這個社會如果想把人們從日益渙散、無為的境地中解救出來,遲早得找出這一答案。不論怎樣,我們已在一天天地覺醒過來,已經領悟出:在我們的機構里開創尋找完美、力爭卓越的風尚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們要建立包括衡量工作成績、推崇人類美德的新文化,并要大張旗鼓地宣傳。企業里應有貢獻突出、受人稱頌的英雄。此外,企業的每一個成員部應在競爭中去完成越來越高的目標。那種人為地制造合理行為、統一標準的制度該進垃圾箱了。因為這種制度不但不能激發人們向更高的標淮去努力,反而把平庸的行為制度化、合法化。這種制度所產生的標準只能是中庸的標準,既鼓不起能人的干勁,也不會使蠢貨焦慮不安。新時代的動力必須象體育比賽一樣去吸引人們創更高的紀錄。
只有在這種不斷努力、不斷進取的過程中才能看出美德。如果只為應付某個由別人決定、并為別人服務的標準,是體現不出美德的。經理有責任確保每個成員都卷入這場拼博。要做好這一點,光唱高調是不行的,更需樹立個人的目標,并在工作中得到如實的意見反饋。
明睿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一間立足制造業、致力于企業內部管理提升、打造企業管理系統化、流程化、精細化、標準化,立志成為中國企業首選的可信賴的管理咨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