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最首要的任務是思考。企業未來的成敗取決于經理能否清晰、敏銳、富于創造性地進行思考。
從前,領導者有義務為部下示范自己所要求的行為,為他們樹立生產技能的榜樣。軍事指揮員帶士兵沖鋒陷陣、木工師傅教徒弟做木匠活。現在的經理除從事生產技能中最重要的一項,即思考之外,幾乎再也不為部下做任何示范了。未來企業成功的關鍵是每位成員都要勤于思考。
IBM公司前任總裁,才華出眾的托馬斯·沃森認為,他的公司的成功不是靠資本的布局,也不靠推銷或工程設計部門的勤奮工作,而是靠職員們開動腦筋獨立進行思維。沃森在所有的廠房和辦公室里都掛上寫著“思考”二字的牌子,隨時提醒人們真正重要的是什么。凡是他到會講話。總要把那張牌子掛在身后的墻上,似乎在對聽眾說:“你若沒聽見我講的話,至少應當記住思考。”沃森在創造—種文化傳統一種文化觀念,一種公司的成功所必須依賴的良好行為。他成功了。積極的思維給給IBM公司贏得了響徹全球的美名,它仍將是該公司最首要的文化特征。
美國社會在鼓勵我們開發智能方面的所作所為實在難以令人恭維,為此我們大家也都負有一定責任。學校是教我們思考的地方,但卻被置于被人們遺忘的角路里。我們既然舍不得在教育上多花本錢,當然也就不能指望有什么收獲。培養、教育我們下一代的多數園丁唯有一付好心腸,而不具備善于思考的大腦。我們的教育制度丟人現眼,連工業企業及其他需要能敏銳思維人才的部門也一齊跟著到霉。假若我們真心想鏟除導致生產問題的禍根,就應立即到地方的中小學去,給他們以直接的幫助。我鄭重其事地提出這—建議。
誰若懷疑問題的嚴重億就往下看吧:紐約股票市場對日本和美國的生產力進行研究后得出結論造成日本企業的高生產率及美國企業軟弱無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兩國中小學的教育制度間存在的差異。以下是研究結論中的某些數據:
●日本約95%的學生高中華業,而美國僅約74%。
●日本的學校每周上五天半課,每年的課時也比美國多許多周。日本的高中畢業生比美國的高中畢業生多受相當于四年的教育。
●一項對數學成績進行的國際性研究例舉了用標準試卷對12個國家的學生進行數學測試的結果。日本得分最高,為31.2分,偏差率為0.542。美國學生的成績倒數第二.為16.2分,偏差率0.82l。日本學生得分幾乎比美國的多一倍。偏差系數反映了兩者教育制度的穩定性及可預言性。相比之下,日本的教育制度更為穩定。
●東京某研究中心的調查說明:日本在美國開辦的企業中有65%。反映其生產率遠不如日本國內的工廠。而且無一例外地把這一事實歸咎于美國工人缺乏良好的教育和工作技能。
類似的實例數不勝數.沒必要逐一例舉了。事實上,誰也不會認為美國的教育高人一等。凡是有孩子在公立學校讀書的家長們都可以證明學校的無能。然而,企業家、經濟學家及其他有權支配資金調撥的人士才剛剛開始感覺到自己對最基礎的事業所能施加的影響。我們應當承認,兒童所受教育的好壞直接關系著國家經濟的興衰、企業的存亡:和國防的強弱。